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首部大型考古发掘报告出版
-
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曾获评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本书于2023年9月出版,系该遗址首部考古发掘报告,全面反映了40年来田野考古和研究工作重要成果,入选202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发现于1979年,是一座距今45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城址。作为当时的区域社会中心,平粮台古城出土的各类文化遗存和文化遗迹,从不同层面展现了中原龙山文化的地理优势和文化特质,是新石器时代末期各区域文明交汇融合的集中体现,对于深入认识中原地区文明起源的特征、认识国家文明的起源具有重大意义。战国晚期楚国建都陈期间,平粮台为楚国的贵族墓地,两汉因之,唐宋又有堆积。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其中上册共11章,从时间维度展示了平粮台遗址在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岳石文化、西周文化、春秋文化、战国文化、汉代文化、宋代文化等不同时期的文化遗迹及文化遗物等;下册共5章,重点展示了平粮台遗址考古发掘出的战国楚墓、西汉墓、新莽墓、东汉墓等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16座古代墓葬及其出土的重要文物等。文中附有器物线图、图表,正文后附有精美的彩版和图版。
田野考古发掘报告是可以传之后世的民族文化经典,凝聚着一代代考古人最艰苦最丰富的学术劳动。淮阳平粮台一共经历了两轮共计15年之久的发掘,发掘出了平粮台的几个之最:这里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城市,这里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排水系统,这里发现了年代最早的双轮车辙痕迹等。
首先,从地层叠压关系和碳十四的测定数据可知,平粮台龙山文化城址是一座4500多年前兴建的古城,不仅从时代上早于夏王朝的始建年代,而且将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史由商代提前到夏王朝以前。它正方形的城址规划开拓了我国古代都城方形建制的先河。最早的城市“中轴线”南北大道,大道两侧对称布局的排房、南城门门卫房、方正的城址格局等进一步揭示了“匠人营国,方正择中”的城市规划思想。这项成果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服务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由此证实了中国古代城市布局中的中轴线规划拥有4000余年的历史并传承至今,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具有开风气之先的始源意义,成为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核心标志之一。
其次,平粮台南城门附近铺设的三组陶排水管道,节节相套,两端有高差,便于向城外排水,这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规划最为先进的排水设施。从整体上看,土坯的使用、门卫房和排水管道的设置,平粮台古城应属雏形的城市或都邑,充分说明了4500多年前先民们在早期城址建设上的创造精神。再次,在这里发现的我国目前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车辙痕迹,与二里头遗址发现的二里头二期车辙相比,将我国车的起源至少提前了400年。
此外,在平粮台龙山城址内还发现有用完整的黄牛祭祀的现象,并存在使用肩胛骨占卜和普遍利用牛骨制作骨器的现象。黄牛是龙山时代进入中原的家畜新品种,在平粮台龙山城址的大量发现,对于研究起源于西亚地区的黄牛如何融入中原传统的粟作农业经济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文献记载和已有的考古成果表明,河南中西部是夏文化探索和研究的核心地区,河南省是解决“夏代史研究还存在大量空白”、“完整展现夏朝历史”问题的关键地区。本书作为填补空白性质的田野考古发掘报告,文字体量大,实物数据多,以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考古为核心,动态呈现了自发现以来平粮台城址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和文化面貌等,为研究我国尤其是中原地区早期国家起源、社会复杂化进程、城市建筑历史、青铜冶炼技术发明等提供了珍贵物证,成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线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