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豆
陶豆为古代陶制食器,形似高足盘,或有盖,用于盛食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盛于商周,距今有6000多年。造型多为浅盘、浅钵形,高圈足。豆的器形从陶豆开始,到青铜豆,始终保持它的基本造型,而且始终是祭祀礼器组合中重要的一员。在“禮(’礼‘繁体)”字的组成中,“豆”也是主角,这充分说明豆器在先民心中的分量之重了。
人类掌握了火,就有了烧陶的条件。考古证明,最初的陶器是在篝火中产生的,生活在河流边缘的人类,用泥土混合着贝壳,捏塑一些生活用品,包括一些壶、罐,还有它们崇拜的神明走兽。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陶埏》开篇讲道:“百里之内,必产合用土色,供人居室之用。” 陶瓷原料的选取,需“掘地验辨土色”。这说明在中国古代制陶业很广泛,制陶用的泥土也很充足。